玉华宫从兴建到衰亡,经历了仁智宫、玉华宫、玉华寺三个阶段,历时近六十年。
宜君玉华山,是唐坊州中部县今黄陵县境乔山的支脉,坐落在子午岭南端的谷地中,北依陕北黄土高原,南视渭水与长安。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和交通要冲。唐高祖即位时,北部突厥力量强大,经常沿北方干道或“ 直道” 入侵,有时又从子午岭两侧的经、洛河谷进犯,穿过唐雍州宜君,沿石泉河、沮河西南下,过华原今耀县、富平、高陵,抵东渭桥,直逼京师。为解除突厥族的威胁,高祖就于武德七年年在“ 直道” 与“ 干道”中间的玉华山,修筑了前哨阵所“ 仁智宫”。据日唐书· 高祖》载仁智宫五月孟动工,六月建成,高祖在这一年六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曾先后四次到仁智宫,并在那里处理国家大事,一度成为这位皇帝的离宫。
唐太宗开创“ 贞观之治” 新局面,仁智宫已无什么军事价值。但仁智宫是其父主要活动处所之一,加之那里是个天然的避暑、休养、狩猎胜地。所以于贞观二十一年“ 秋七月庚子,建玉华宫于宜君县之凤凰谷”,由唐初著名的建筑工艺大师阎立德设计营建。据《关中胜迹图志》和近几年发现宋代张崛年立的游玉华宫遗址碑文记载阎立德设计的玉华宫,以凤凰谷原仁智宫为主体,以玲珑的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珊瑚谷联结为一个大林苑。凤凰谷的玉华殿俗称正宫,内有沿山凿成的石室今仍存在,这个宫殿群,有名字可查的六处正殿叫玉华殿,其北为排云殿,再北是庆云殿,这是一组建筑。另一宫殿叫庆福殿,正殿宫门为南风门,其东边是皇太子居住的晖和殿,宫门日嘉礼门,这是一组建筑。还有一组建筑,宫殿门失去记载,其宫门叫金畴门,凤凰谷西北的兰芝谷,还建有别殿肃成殿,后改肃成院。这里原是“ 本县人秦小龙宅,太宗云‘小龙出,大龙入’。当时以为清凉胜于九成宫”。东北的珊瑚谷还建有别殿。此外,还有“ 及帝唐太宗游勒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瓷重基,高敞宏壮”的一组建筑。整个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三个山谷中,共修了九座巍峨的宫殿,五个高大、华丽的宫门,中间有桥和雨道接连,总称玉华宫。为保障玉华宫的安全,据《新唐书》、日唐书》记载,在其西北的庆州至宜州地带,还修筑了“ 夯土墙垒,名日遮奴障,即防御突厥的长城”。东北部玉华河两岸,修有“ 马坊” 、“ 马场,供带来使役的马匹厩养和放牧”。
唐太宗对玉华宫的环境和建筑艺术十分满意,亲自撰《玉华宫铭》予以赞赏,现只有太子李治的《奉和玉华宫铭》传世,赞日“ 顺请铜山,镌芳金谷,道光轩驾,声流姬迹,引此崇崖,介通帝宅。峻体铜柱,祥韬金碧,饮渭南通,呜泣西格,炎生肇授,彤暑初融”,“ 丹溪缭绕,漩树玲珑,径分余云,岭界斜虹”,“ 云飞御鹤”。足见万山丛中的玉华宫是非常典雅、壮丽的。加之太宗晚年“ 有内热之疾,以至厌九重之居,常避暑于空山之中,作为离宫”。这样一来,“ 夏有寒泉,地无大暑”,“ 清凉胜于九成宫”的玉华宫便成为“太宗避暑胜地”。宋朝人张样河对唐太宗避暑与练书法的情况曾作过描述,他的《再宿宜君》诗曰“ 寒入宜君暑不存,地非风穴臀风门。往还再宿山城上,江海涛声彻夜翻。更无蛇蝎闹昏虫,金锁居然不露风。避暑唐宗真得地, 年年飞白玉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