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玉华宫虽是休养,但也进行过其他一些活动贞观二十二年年“ 二月乙亥,幸玉华宫”,乙卯,赏赐由长安到玉华路途中所住的年迈或残疾人,分别给予数量不等的帛粟八,五月庚子,“ 使方士那罗尔婆婆在玉华宫金毗门造延年之药”,六月,在正殿玉华殿召见高僧玄奘,对其献身中印文化与治学精神予以表彰,并让他在玉华宫避暑休养,以示尊崇,七月,御召“ 晚节多病” 、在长安“ 听卧治事” 的梁国公房玄龄“ 肩奥入殿”,命御医调治,并派人“ 凿苑垣”,使帝宅直通玄龄住处,以便太宗随时探望病情,八月,又在庆福殿召见了玄奘,并让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宣读御制《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也在此撰就《述三藏圣记》。可见,玉华宫是太宗垂暮之年的重要离宫,也是它最昌盛的时期。
唐高宗崇信佛教,他即位后,永徽二年年改玉华宫为寺,作为向北部边疆传播佛教的中心。显庆四年年“ 京城人众竞来礼渴,玄类乃奏请逐静翻译,救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随着玄奘僧徒的到来,玉华寺才真正成为佛教胜地。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玄奘僧徒译经的地方是故玉华宫的正殿玉华殿。这里苍松环绕,静穆异常。他们在“ 悬崖峭壁间开凿石窟,内造八佛完,两完之间石隔墙上雕刻有莲花、菊叶、缠枝卷叶、执戟力士、骑士等浮雕”。石窟内还发现有石刻佛足印、佛像座各一件。佛足石侧刻缠枝莲,佛像座上雕刻莲花瓣饰纹,侧面刻“ 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类敬造释迩佛像供养” 二十个字。玄奘僧徒在玉华寺,从显庆五年年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梵本共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年冬月二十三日完成,历时三年整。完成之日,玄类异常高兴,他合掌向众徒说道“ 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 此镇国之典,人天大宝,徒众宜各踊跃欢庆”。麟德元年正月初一,玄奘开始翻译《大德经》,译完四行后,他已精疲力尽,便收起梵本,向众徒说道“ 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俱脂佛像。” 徒弟陪他到兰芝谷、珊瑚谷朝拜回来后,二月五日半夜时分就病逝于玉华殿,众僧徒在玄奘死后也相继离开,玉华宫从此冷落下来。
玄类以后,玉华寺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渐成山间小寺,其寺院范围也仅局限于肃成院一隅。历宋、金、元,明数代,绵延不绝,历代文人墨客多巡游凭吊,辞赋文章镌于碑石,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诗圣杜甫《玉华宫诗》,描绘了“ 安史之乱” 时期,玉华宫经过近百年的自然损毁后的一片破败景象宋代地方官吏宋球、张道宗、张络、张峋等人,或踏青赏景,或凭吊古迹,留下了玉华宫寺当时的影象。此外,明刘裕,清张祥和、魏源等都有关于玉华宫的诗文。偏安于肃成院一隅的古刹玉华寺,至明末终因玉华地区频繁的战乱而毁灭,寺僧离散,庙宇被焚,成为一片废墟。